山东

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评价方式的策略研究

2024/10/05 17:0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能否顺利衔接,关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和长远发展,这一问题广受关注。如果说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从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就是他们走向学习生涯的第一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身边发生了许多变化:来到陌生的生活环境,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小朋友和关怀备至的幼儿园老师,告别了有趣的游戏课堂。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幼小衔接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持续发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同时也会间接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与期望值。只有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舆论导向,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同时积极促成教师评价的转型,才能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幼小衔接科学适宜。反观当前教育现况,幼小衔接中教师评价方式的问题比较突出。幼儿园教师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规律,小学老师更加注重知识的效率性。在幼儿阶段,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以幼儿是否有创新力,想象力等为参考标准,对幼儿的各类活动进行引导。但在小学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并且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多重标准的综合约束下,小学生的课业任务也会比幼儿园多很多。一些科目中的作业必须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而在幼儿园内,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明显要比小学更轻松愉快得多。一些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之后,由于不能取得良好成绩,而在学习上产生挫败感,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针对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评价方式的策略研究探讨如下:

一、 学校要改变对小学低学段教师的评价方式。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涉及的教师类别既有幼儿园教师,也有小学低学段教师。学校或者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很重要,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动。尤其是对一年级教师的评价,会很大程度影响着科学幼小衔接理念的实际落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这个阶段的儿童与幼儿园儿童相比身心差别并不十分显著,但他们所面对的学习环境却有很大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学习以分科为主,每科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显性达标。二是小学班额较幼儿园大,一般而言每班至少40人,教师分科教学,班主任由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对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与时俱进,评价工具应由短期知识测试类向长期素养评估类转型,评价重点应由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向关注小学生活的适宜程度转型,从而推进教师主动聚焦如何根据儿童生长规律支持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发展,让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真正成为儿童的“人生导师”。

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儿童的评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纲要》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其他主体评价(管理人员、家长、同学)为辅。在评价方式上,倡导自然的评价方法,并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档案袋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在评价内容上,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又要注重儿童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对儿童进行科学的评价。

(一)建立"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级评价体系。

1.个人评价。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召开自我评价会,引导学生主我、认识自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表现,填写自我评价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小组评价。小组评价表放在各小组长的手中,上课时小组长根据老师的评价分学科及时给组员计分,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分数统计换贴画,每累积3分可以兑换1个小贴画,换了之后立即贴在班级评价表上。

3.班级评价。根据之前的小组评价,每个学生在班级评价表上贴上了各科贴画,月底时利用班会课带领全班孩子进行3个贴画换1个综合评价贴画的的总结,换的贴画贴在专门的评价手册上。学生每人一本综合评价手册,每月进行阶段性盘点时,孩子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尚有不足。

4.学校评价。个人层面遵循"周总结,月表彰"的原则,对学生各领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评出每月各学科小明星,在全体师生大会上分发"月明星"奖章与奖状,让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素养评价。

小学低年级教学评价要求全面系统地搜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资料,科学地处理表现资料并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评价时,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意味着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的进阶性发展,而非终结性诊断;追求的是学生整体性的素养发展,而非片面性的学业成绩。综合素养评价由偏重“智力”走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评价,倡导将学生一个学年的表现纳入测评,延伸整个测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测评周里,学生运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自信满满地开启活动之旅,在一项项任务驱动的测评活动中,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用图形式星星等级来评价。

(三)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荣誉、实践锻炼等信息,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自我评价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可能。同时,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参考,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中的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主体、多元视角、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方案,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设置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从游戏活动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 孙轩玲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