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传承良好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开展传承家风活动

2024/11/29 13:5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社区文化网11月29日讯(刘美静)  家风无形,传承有声。家风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个人品德、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开展了“传承良好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传承家风活动。

《家风传承记事本》是由健坤慈善基金会策划的“家风故事计划”公益项目,本次活动由山东龙视传媒与健坤慈善基金会携手发起,旨在让学生深度领会家风家训的内涵与价值,并在实践中磨砺品德、提升能力。

北大附校始终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不断明确德育要求、调整德育思路、整合德育资源,力争形成体系全、内涵深、途径广的鲜明特色。同时,从活动、课程、特色等方面发力,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精选家风故事

高一(1)班  张钰彤

你的爸妈是否曾带着你去祖籍寻根?

我的祖籍是烟台。听爷爷说,他的祖辈最早就是居住在烟台的所城里。至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所城里,记录着烟台的发展与变迁,蕴藏着无数老烟台的故事。如今,众多非遗工坊的入驻,所城里有了更多可以展示的故事,推开一扇“古窗”发现一件“新事”,到所城里看烟台非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所城里的建筑大多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明代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卫海上倭寇下令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所建城池俗称所城。现在的所城里,经过改造修缮,街区里的一房一院重现活力,现在只要爷爷有时间,我们全家就会去走一走,感受所城里带给我们的烟台心情!

高二(6)班  杨牧原

对我家影响最大的一位长辈是谁?这位长辈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什么经历对晚辈影响很大?

对我家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爷爷,他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爷爷勤劳、善良、平顺、善解人意,虽然没有上过学,汉字不识几个,但懂得很多道理,人生阅历非常丰富。

我的爷爷生过一场病,病痛来临的时候,他没有倒下,勇敢的抗争,最终战胜了疾病。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当成长过程中有挫折时我就会想起爷爷抗争的身影,我也要学着勇敢地面对。

高二(5)班  王福瑞

我的祖籍是哪儿?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洼里村,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著名的泰山风景区,那里风景秀丽养育了勤劳善良勇敢的乡亲。在2018年,我们洼里修订了《王氏家谱》,虽然我和姐姐是女孩,但我们也入了王氏家谱,这是新时代的演变,人们已经更新了思想,与时俱进。

我的爸妈是否曾带着你去祖籍寻根?若有,可以讲述其中具体的过程和感受。

2018年,我的父母带我去老家寻根,在老家祠堂的旧址上,新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王氏家族的始祖,是六公祖,明朝洪武定鼎之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泰安州。于州之西南七十里许洼里庄考圤定宅,再传而下椒衍瓜錦,支族繁盛,后辈于此地建立王氏家祠。我看到这里对先辈们产生了敬意。我们现在的生活稳定,不缺吃喝,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盛添砖加瓦。

据老族谱上记载,老家的祠堂坐北朝南,大门面向南方大路。门坊上方正中间写着“王家祠”的牌匾,其下大至书写“永言泰思”,门内矗立的影壁墙上“群贤至,少长集,家庭乐”九个大字赫立在目,“报本追远”的横匾高悬于堂门之上。整个家祠朴实无华,庄重肃穆。院内古柏参天,错落有致,与前坊后堂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由此可见,王氏家族乃书香门第之望族。

这是一场关于爱与传承的旅行,它不仅仅是一纸一笔的记录,更是宛如时间的信使,每一页纸都承载着家族的温暖与智慧,在“家风故事计划”的引领下,让我们携手,让优良家风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爱与责任在每一个家庭中生根发芽。

通过这次家风故事的写作,给予了同学们家庭传承的“精神财富”。未来,学校会持续探寻更多教育路径,继续深化家校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把家风家训传承与新时代教育要求相融合,让优良家风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灯塔。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