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烟台市莱山区初家街道长安社区∣解好社区治理方程式 让社区“幸福感”与商圈“烟火气” 同步升温

2025/01/22 14:4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1万

社区文化网1月22日讯(实习生 辛宗雪) 一座美丽和谐、文明宜居的城市,既要有高楼林立的都市繁华,也应有寻常巷陌的市井喧嚣。迎春大街段是烟台市莱山区初家街道最热闹的商业街,这条不足2公里的道路连接着祥隆国际商务办公区、民生广场和拥有近1000家沿街商铺的宝龙银座商圈、约1.2万居民的4个小区,还有莱山人的“菜篮子”芳华园农贸市场。这里不仅是居民的“家门口”,也是百姓的购物天地和白领的活动空间。如何保留这份“烟火气”,又让这里焕发新活力呢?

长安社区党总支从破解街区的短板瓶颈出发,立足服务社企互助、商居共融等需求,通过答好“组织怎么建、资源怎么用、工作怎么推”等必答题,分步打造长安社区治理共同体。将“1+6+N”联盟体系作为长安社区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双圈”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烟火长安,精品社区”。

一、烟火气 聚拢在喧嚣的生活中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一刻钟的“圈内”生活,是小切口,也是大民生。2023年11月起,长安社区启动了社区改造“三步走”方案。

(一)主动跨前,按照商务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二)就地取材,将原有三个公共设施或闲置区域建成“长安相伴”三个党群服务微空间,让群众共享社区发展变化新成果;

(三)全面升级,打造“1+6+N”核心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成“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新载体,实现服务和生活两圈融合。

长安社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双圈叠加效应,将各单位、部门优质的便民服务送到百姓的身边。一方面完善“社区结构一体化”。坚持以需求满足和承载力提升为导向,锚定“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愿景,因地制宜推进“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对原有老旧场所进行重新定位、场景升级、业态调整等,努力以“微更新”撬动百姓“大幸福”。另一方面深化“党建联建区域化”。不断扩大党在社区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全力构建“1+6+N”的社区治理架构。“1”即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成立社区党支部,加强与商户联络沟通。“6”即商居联盟、社企联盟、物业联盟、艺术联盟、医养联盟、异业联盟等6大类实体组织相围绕。“N”即广泛吸纳各区域化党建联盟单位、两新党组织,探索建立“同心圆”社区治理格局。

▲“长安相伴”三个党群服务微空间

二、烟火气 点亮在数智的世界里

长安社区聚焦社区堵点、痛点、难点,让大数据、互联网与社区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让城市烟火气更升腾。

(一)“互联网+调解”,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一是长安社区创新调解方式和手段,推动调解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居民调解实现在线咨询、引导、受理、调处、反馈。目前,社区受理调解案件63件,调解成功52件,调解成功率82.5%。其中,线上受理调解案件占一半以上;二是完善社情民意的“数据库”,建立微信群21个,为居民提供5800余条社区服务的精准推送,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参考和抓手;三是着力推进社工、网格员、物业、相关部门、居民及商户五方调解网络建设,“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拓展临街店铺管理等多个新场景,实现居民意见集中的跨门营业、占道堆物、车辆违停、噪声扰民等问题的智能发现和闭环处置。

(二)“互联网+文化”,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2024年4月,长安社区成为烟台融媒体研学游学示范单位、5月成为烟台融媒体联盟单位、6月成立长安社区艺术联盟、9月成立长安社区医养联盟,用于升级社区服务行动,包括打造一个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在线图书馆等功能。同年,长安社区“长安直播间”首播,在线教学让专业照护培训惠及全区每个家庭,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难题;长安社区将艺术联盟的教培课在长安“长安直播间”进行同步直播,情境式、体验式的美育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形成了“线上+线下”的热议互动。

(三)“互联网+公益”,打造社区公益“生态圈

在长安相伴公益行动中,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项目信息、招募志愿者、开展在线培训等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便捷性和参与度。二是让公益跳出单纯的“捐”,更多地向“助”与“创”转变,线上的热心居民、朋友圈的数字邻居,都可以通过捐步数、云植树等方式体验公益新场景。三是志愿者可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向社区公益基金捐赠款项,把资源汇流到社区扶弱、救孤、助残、助困、助学等领域。通过将居民的在线行为转化为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使公益服务更加融入日常生活。

三、烟火气 传递在文化的芬芳中

长安社区在不断探索创新“街区式”新模式,让烟火气与文化味共生。商业街区真正能够长久经营,除因烟火气而聚,更要因文化味而兴,这才能实现从“走胃”到“走心”的跨越。

(一)荟联盟风采,共享文化盛宴。长安社区以“党建领治、文化促治、居民自治”为工作思路,不断推动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向社区倾斜,成立烟台融媒体研学中心、银龄大学长安课堂、儿童公益课堂,打造“长安相伴”联盟体系5个志愿服务队,陆续组建起健身队、合唱队、腰鼓队、秧歌队等长安群众文艺队伍和特色文艺队伍9支;带动开展志愿服务文化、集市文化、融合文化、睦邻文化等建设。社区还联合莱山区文旅局、烟台市文化馆等专业资源,让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二)赏多彩民俗,弘扬传统文化。长安社区搭建多层次、精准化、扁平式的街区党建共同体,加强各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补,持续打造有活力的梦想街区。比如,今年,依托联盟体系资源,不定期组织社工、专业人才等开展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编织中国结等培训,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依托“时光酒店城市书屋”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让经典名著在社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长安社区整合辖区文艺、普法、科普等单位力量,以社区红色联盟体系为堡垒,采用贴近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分众化服务的对接。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近千人。

(三)见老幼喜色,传市井欢声。长安社区推出“社区有好邻”“社区有好节”项目,通过组织文化节、睦邻节、易货节等10余场集市活动,促进社区和居民、商户之间的良好互动与双向奔赴,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社区繁荣发展。比如,携手教育机构开展益智夏令营、举办架子鼓、书法、绘画等公益课堂共9期;“光影世界 出彩百熠”社区“童叟乐”红色观影活动计划放映20场,目前已放映7场;对接博恩口腔、爱尔眼科,推出儿童“0元洗牙套餐”、公益验光等系列活动;联合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长者“美好焕发”免费理发活动。近年来,长安社区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吸引了辖区内外6000余人次参与,让社区基层治理有声有色。

四、烟火气 隐藏在百姓的幸福里

烟火气里是一件件“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实事,长安社区的烟火气一头连着辖区商圈,一头连着基层民生,事关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感。

(一)在场所上用心嵌入,精准调度强底气。从112模式的居民线上线下意见征集、一轮系统全面的商户电话摸排以及三轮全覆盖现场走访等角度入手,累计沟通3200余次,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和街区商户的具体需求,归纳出六大类关键问题并制定对策。经2年迭代升级,“长安法制讲堂”“长安五方议事厅”“长安书屋”“红骑先锋”驿站等多个“长安系列”主题项目逐一落成,赋予社区更多的文化和服务属性。老旧片区养老托育、文体健康、就业创业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补齐,塑造“精致烟火气”的长安睦邻街区。

(二)在治理上用功切入,精确纾困提心气。坚持上下协作联动,社区主动搭建联盟互利平台。一是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聚焦小切口帮企业解决问题。二是为商户企业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做到各类政策应享尽享。三是2024年12月成立跨行业商家的异业联盟,通过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消费者互认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辖区小微企业抢抓突破困境、实现发展的重要机遇;也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和增值服务。

共建商户生活朋友圈,既繁荣了商圈,丰富了业态,也带动了就业。社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围绕岗位设置、用工需求等方面进行交流,搭建社企对接交流平台,积极协调街办组织专场招聘会,提供靶向精准服务,同时促进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社区还帮辖区困难党员找到工作获得稳定收入。一个“‘就’在长安人才市集”,就已外租17个摊位,日均引流900人次,为社会提供创业及再就业岗位130多个。

(三)在民生上用情融入,精细服务聚人气。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群众的“幸福路”越走越“宽”。两年来,长安社区在助推街区形象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202年,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重点项目11项,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民生问题,破解了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芳华园1号楼是本世纪初建设的老旧小区,因为路面破损下限、地下排水管网堵塞等问题,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社区累计投入为民服务资金30000多元开展路面修补和排水管网改造。

初家青年楼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社区唯一一栋没有通燃气的居民楼,长安社区两委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积极与供气部门对接,多轮次入户走访,广泛收集居民们的安装意愿。网格员和楼栋长又通过多场居民议事会促成了收费及天然气报装手续顺利完成,2024年底,初家青年楼燃气接通工程启动。

▲初家青年楼小区燃气工程施工现场

五、烟火气 升腾在公益的善举中

长安社区以联盟体系为支点,撬动多元基层治理力量,将公益、慈善“打包”,为社区服务挖潜赋能,提升长安社区烟火气里的“含金量”。

(一)长安烟火气,浸润幸福悦色。今年以来,长安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组织有力、邻里有爱、生活有质、治理有效、和谐有序”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依托公益集市活动,推动上万人次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治理,让社区更具生机、充满活力。

不久前,长安社区邀请社区居民、志愿者、联盟单位共同参与“睦邻烟火气 长安‘益’起来”社区惠民集市,健康义诊、便民服务、政策宣传、文化体验、童趣市场、免费理发、金融服务等志愿服务“摊位”一字排开,吸引众多居民前来参加。而这样的公益睦邻氛围,在迎春大街已是一种常态。迎春大街从一条城市干道升级为社区活力新地标,这正是长安社区两年来全面激活街区公益属性,聚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成果。

社区公益集市通过社区搭台、联建单位摆摊、居民赶集的方式,打破标准、打破传统、打破格式化,努力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着墨民生,让生活圈变成幸福圈。

▲长安社区志愿者在行动

(二)长安烟火气,挥洒惠民笔触。社区倾力打造“红骑先锋”服务驿站,按照“全面覆盖、供需匹配、便于联系、便于服务”的原则,配备电热器、座椅、充电、饮水等基础设施,着力解决“长安骑士”充电难、喝水难、休憩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方便快递员、外卖员等休憩、充电、饮水、阅读等。在服务驿站附近专门设置了快递、外卖车辆停放点,在停放点旁设智能换电柜,有效预防电动车飞线充电以及私自改装电动车蓄电池等消防安全隐患。在基础服务之外,服务驿站还提供专属服务包,包括党员教育管理、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爱心理发、免费观影等服务,用一个个小关怀解决“长安骑士”在工作生活中的大烦恼。

社区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天气预报、健康知识等,为“长安骑士”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对接辖区教育培训机构,推动即时配送业态就业人群技能培训;及时发布活动信息,通过积分兑换制度激励“长安骑士”参与公益服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三)长安烟火气,描绘志愿红画卷。长安社区立足新兴领域行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春华·邻距离、夏华·邻动力、秋实·邻聚力、冬蕴·邻活力”四大主题,把群众需求转化为可感受、可参与、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

一是通过挖掘内涵保障项目服务普惠化。如依托1+6+N联盟体系创立的“长安相伴•暖桑榆”项目,带动了超过190人次参与,走访、慰问、帮扶服务惠及残障、空巢、孤困等老年群体超过40人次;二是通过创新模式保障项目开展多元化。如成立新业态群体志愿服务队,鼓励“长安骑手”在工作中“随手拍”及时发现并反馈风险隐患问题,化身社区治理“移动探头”,为基层治理赋“新”能;三是通过跨界协作保障项目开展长效化。如打造“长安相伴•聚乐部”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一站式服务,项目两年来开展服务41次,受益人数5000余人次,参加志愿者350人次。

如何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不仅是一道经济课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长安社区将持续探索和实践,用心书写民生答卷,让以迎春大街为核心阵地的长安睦邻街区,既能为社区居民不断加码的幸福生活配套,同时也能持续丰富百姓生活的维度与质感。(通讯员:胡湘君)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