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姨
2025/02/25 09:1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7万
兰姨和娘一个村的,是娘的发小。兰姨有一个妹妹,比兰姨小两岁。兰姨12岁的时候,母亲因难产去世。兰姨的奶奶很早去世,父亲给地主家扛活,姐妹俩跟着爷爷住在西厢房的马棚里。马棚内外两间,外间的西半部分是马和石槽,东半部分放着铡好的碎草,中间用拦棍隔开,防止马发威踢人伤着孩子们。
马棚的内间北侧有个小炕,盘着锅台,祖孙三人的生活起居都在马棚里。炕太小,容不下三人并列入睡,兰姨和妹妹就通脚睡。通脚睡对于40岁以下没有任何印记,50岁以上的农村人印象很深。
到了夏季,屋子里臭的容不下人,蚊蝇严重。兰姨就和妹妹去马棚的房顶睡。可是,做饭仍旧要在马棚里,那种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很多时候还吃不饱,夜里实在饿的睡不着的时候,就起来喝一大瓢凉水。到了冬季,外间的门外侧挂上稿荐里面就靠烧炕取暖。不但吃不饱,烧炕连柴禾都没有。兰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冬天的一个午后,11岁的兰姨妹妹背着背筐去河堤拾柴禾。河堤上已经被老头、老太太起早捡过无数次了,哪里还有。兰姨妹妹只能上结了冰的河边,去割些芦苇稍。兰姨妹妹毕竟是个孩子,不知冰的厚度是否能承受的住体重。结果,冰裂人坠,冻淹而死。
到了黑天时节,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掌了灯了”。兰姨熥上窝头,熬上,迟迟不见妹妹回来。兰姨跑到村外,拼命的招呼起来。兰姨预感到了危险,哭喊着跑回家,和爷爷提着提灯顺着河堤来回找。此时,距离孩子出来已经过去了四个时辰,孩子早已没了气息。最终找到了孩子的尸体,孩子微笑着,手里还攥着一小把芦苇稍。爷爷抱着孩子,兰姨提着提灯,爷孙俩一路哭着走回家。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兰姨把妹妹放在炕上,脱下妹妹身上仅有的棉衣、棉裤,把妹妹的尸体盖起来。棉衣、棉裤在沙土里反复踩,让沙土吸收棉衣、棉裤里的水分,尽快干燥。兰姨反复踩后,又点上火烤干。烤干的时候,已经天明了。兰姨帮妹妹把棉衣、棉裤穿上,拿什么裹着埋了呢?爷爷也犯了难。别说买棺材,连一顶芦席也买不起。无奈之下,爷爷摘下稿荐,把孩子裹起来,到村外河堤上埋了。爷孙回来后,在粥里又加了些凉水,加热后又喝了。从此之后,稿荐也没有了。现在普遍暖冬,早些年更冷,兰姨的两只手被冻破、冻烂。兰姨还要天天起早带晚,给爷爷做两顿饭。从中医来说,讲究过午不食。但那个时候,是为了节约。现在,村里的老年人还有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这不是为了节约了,可能是习惯不好改变。
来年春天,兰姨父亲娶了一个二婚的女人,带来一个男孩。男孩比兰姨小两岁,和妹妹一般大。到后来才知道,男孩和兰姨妹妹一天生日。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兰姨的这位后娘凶狠无比,不把兰姨当人看待。兰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纺线。纺不上三个线穗,后娘是不让睡觉的。有时,爷爷半夜醒来,兰姨还在炕下的地上纺线。幸好,男孩对兰姨很好,经常偷些吃的给兰姨。有一次,被后娘发现。后娘把兰姨的嘴拧的流血,不让吃饭睡觉,让兰姨跪着,还罚兰姨纺了一宿的线。爷爷也是敢怒不敢言,陪着兰姨默默流泪。14岁的女孩,承受着身体的饥饿、嘴巴的伤痛和心理的折磨。
兰姨18岁的时候,嫁到了我们村,跟了16岁的皮扯。皮扯在农村里是女孩的意思,类似于“丫头”“闺女”“姑娘”,老年人为了孩子长命百岁,给男孩故意取一个女孩的名字。皮扯的父亲兄弟三个,三兄弟原本都是光棍。三个人后来都找了回头,只有老三找的回头年轻一些,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兰姨的丈夫。三门独一根,六位老人对兰姨很是偏爱。
兰姨过上了滋润的日子,别说下地干活、纺线了,连饭也不让做。老婆婆拿着像宝贝似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兰姨想吃什么,婆婆就给做什么。想吃甜的多放蜜、想吃辣的多放姜、想吃酸的多放醋、想喝稀的就熬汤。另两个婆婆做点好吃的,都第一时间送过来。
兰姨结婚后的第二年春天正月初一,生了一个女孩,取名兆弟,一家人视若掌上明珠。在兆弟四个月的时候,皮扯得了肾炎。为了治病,花光了三家子的积蓄,最后也没能救治过来,两个月后去世了。此时,兰姨才19岁。六位老人考虑到兰姨年轻,生的又是个女孩,肯定会改嫁的。老人们商量着,真要改嫁,就把孩子留下,也是三家子的一条根。
兰姨带着孩子住进了娘家,尽管是个后娘,可是父亲还在。兰姨住进娘家后不到一个月,父亲得了个急病也去世了。后娘考虑到带来的儿子不好找媳妇,逼迫这兰姨嫁给后娘的弟弟。弟弟知道这个消息后,死活不从。弟弟说:“这是我的姐姐,我不能干这种事。你再逼我,我就出家。”后娘逼迫兰姨的同时,劝导自己的儿子:“你这个傻塞子,你不要你姐姐,你就得打光棍啊。像咱们这种条件的,你又是带来的,谁跟咱啊!”弟弟一气之下,真出家了,现在还在寺庙里。
本来,后娘就对自己不待见。又因为自己,弟弟出了家。这个家是待不下去了,自己尽快找个主家吧。
兰姨的大姨把兰姨介绍到了大陈家,这是一户成分不好的家庭。小伙子英俊帅气,也有文化、还比兰姨小两岁,就是因为成分的缘故找不到媳妇。在早些年间,二婚的女人从到了快结婚的日子,兰姨把孩子抱回来把孩子交代给婆婆,和六位老人告别。兰姨亲亲孩子的脸、又吻孩子的腮,让孩子吃最后一口离娘的奶,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滚下来,一家人放声痛哭。娘家是无法回去了,假设回去后娘还不把自己杀了吗。被迫无奈的兰姨住进了大姨家,大姨倒是很好,姨夫整天指桑骂槐、指鸡骂狗的数落兰姨,兰姨忍气吞声、拼死拼活的的多干活来弥补,望不得尽快到了结婚的日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六位老人唯一的皮扯死了,就剩下了还不会跑的兆弟。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们老了,谁来管孩子?六位老人主意拿定,要把兰姨要回来。六位老人抱着孩子来到兰姨大姨家,直接说明来意:要让兰姨回家,给兰姨坐山招夫,也就是说兰姨回来后,再找一个男的过来和兰姨结婚。六位老人给兰姨跪下来,对兰姨说:“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今天晚上,你不跟着我们回去,我们就抱着孩子跳河,我们也不活了。你妹妹是淹死的,你也希望你闺女淹死吗?我们这把老骨头不值钱,活着也没有盼头。”心软的兰姨跟着六位老人和孩子回来了。兰姨的大姨对这事怀恨在心,多年都不来往。逢年过节,兰姨每每带着礼品来,老太太都会扔出去。即便扔出去,兰姨也是年年必到。最后,在兰姨的真诚的感化下,和好如初。老太太去世,兰姨披麻戴孝,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兰姨回来后,六位老人从自己家族中找了一个叫拦柱的和兰姨结了婚。拦柱憨厚木讷、老实巴交,拦柱比兰姨小两岁。说来蹊跷,兰姨妹妹、兰姨弟弟、皮扯、大陈小伙子、拦柱都比兰姨小两岁,或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拦柱虽然没多大本事,但勤劳认干,兰姨说什么听什么,日子过得倒也可以。先后生下三个男孩,一家人其乐融融。
年迈的后娘最后失去了劳动能力,兰姨就把后娘接过来,养老送终。去世后拉回去,兰姨自己打幡兜罐,埋在了兰姨的祖坟里。出家的弟弟也没有回来,兰姨一个人料理了后娘的丧事。兰姨又把六位老人伺候到都去世,算来,任劳任怨的拦柱打了六次幡。送走七位老人后,兰姨给皮扯找了死媳妇,结了冥婚。兰姨百年之后,可以和拦柱埋在一起,这算是对皮扯的交代,也算是对拦柱的抚慰。
兰姨大儿子结婚后生有一个男孩,在男孩16岁、大儿子39岁时候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兰姨照顾着孙子。用赔偿金给孙子买了楼,孙子现在29岁了,还没能找到媳妇。兰姨的三儿子参军后,在部队劳动时被砸死,去世时才19岁。兰姨的二儿子属于一般农村人,结婚生子、一儿一女,过着普通、平稳的日子。
经历过生死离别的兰姨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现在的兰姨有遗属补助,一年两万有多块钱,吃喝不愁,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早日给孙子找上媳妇。愿善良真诚、任劳任怨、命运多舛的兰姨早日实现心中的愿望,望苍天给好心的兰姨一个回报,完成一个风烛残年、行将就木老人心中的夙愿。(文/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