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AI赋能教育新图景——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构建"科创课程矩阵"培育未来创新者

2025/03/10 16:5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社区文化网3月10日讯(刘美静)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高度重视科技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近日,校园内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本学期重磅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类课程,包括“超级工匠”、“海陆空科技制作”、“航模”、“探索发展”、“编程”以及“机器人”等,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点燃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超级工匠”课程旨在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各种木工工具和设备,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现实。从设计图纸到动手制作,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到最终完成作品,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着创造的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海陆空科技制作”课程则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海洋、辽阔的天空和神秘的外太空。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航模、船模、火箭模型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科学原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在天空翱翔、在水中航行,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航模”课程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一直备受学生青睐。课程由经验丰富的航模教练授课,教授学生航模飞行原理、操控技巧以及航模制作等知识。学生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和实际操作,体验着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也感受着科技带来的无限魅力。

“探索发展”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成果展示。课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寻找未知的答案。

“编程”课程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课程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算法设计、程序开发等知识。学生们通过编写代码,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体验着编程的乐趣,也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机器人”课程则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学生们学习机器人结构设计、传感器应用、自动控制等知识,并动手搭建和编程控制机器人。在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机器人相关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奠定基础。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此次科技类课程的重点打造,是学校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模式,为孩子们的科技梦想插上翅膀。(通讯员:邵玉倩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