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三个之家”同蓄力 “教育联盟”再扬帆
2025/03/10 10:1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6万
社区文化网3月10日讯(刘美静) 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作为新成立的年轻社区,下辖8个小区,4000多户居民,现有社区工作者10名,辖区教育机构密集,拥有优质师资力量,学龄人口占比38.6%,形成独特的教育型社区生态,但同时海兴社区也面临着人口流动性大、社群粘性薄弱、新居民融入难三大痛难点。为破解这些难题,海兴社区全力围绕社区治理这一核心任务,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结合教育服务、社区治理与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性的“活力型教育友好社区”。
打造“红色之家”提升基层治理精度
提升治理效能,人才培养“全岗通”
通过建立岗位科长责任制,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推行社区工作人员“研思汇”活动和“微课堂”培训,培养“全岗通”人才,确保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供高效服务。
创新治理格局,工单化解“三步走”
构建“街道+社区+辖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高校+法院+辖区民警+律师+妇联执委+专业社区社会组织”的新型治理格局,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通过“三步走”,以“点线面”突出工单矛盾化解工作“新亮点”:
第一步:线上线下联动,深耕基层抓住“点”
善用网格化治理,定期走访、主动巡查,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巧用微信群聊,打造线上问题反馈平台,做到事事有回应,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第二步:引入专业力量,畅通智慧用好“线”
坚持将法院、高校、民警、律师等专业力量纳入人民调解渠道,组建“和事佬”调解队,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
第三步:建立双议机制,拓展调解工作“面”
通过居民议事会、物业经理接待日、业主恳谈会等形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社区治理,进行打分评议。定期开展工单数据分析,对投诉量大的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到位。做到“应调尽调”,推动案件实质性化解,将“热线工单”变为“满意清单”。
构建“成长之家”柔性治理传递温暖力量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海兴社区有老年人2000余人,青少年3000余人,该群体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工作压力、人际交往、自我价值体现等方面问题,是否能解决能好老少群体的民生需求,直接关乎社区和谐稳定,以柔性治理促进社区善治显得至关重要。
海兴社区以“Young动力计划”,助推志愿服务新模式。借助“教育联盟”的阵地场所及教育资源优势为发力点,延伸“万名团员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从平台驱动、多元参与和情感互动三个方面入手,启动“Young动力计划”,充分延续“银龄大学”“周末课堂”“七彩假期”等的社区以往成熟项目,引进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完善结对机制、校地双向赋能、项目化推进等多样化服务嵌入方式承包“一老一小”服务工作,开展“前沿讲座”“心理赋能”“家庭教育”等课程,积极完成“教育联盟+队伍”“技术技能+项目”“专业服务+品牌”的“三个+”大学生社区实践模式构建,实现从活动到项目、从亮点到品牌的转变。
打造“关爱之家”探索文化创新深度
庞大的“陪读家长”群体,多以租房陪读为主,生活重心主要围绕子女教育,缺乏个人文化娱乐和一技之长,就业创业较为困难。海兴社区以“文化网格化”试点社区为契机,将打造特色网格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和载体,依托非遗为媒介,把“陪读家长”服务工作附之于“匠承非遗·雅聚海兴”主体品牌,融合传统节日、现代文化等元素,推广“非遗在社区”,打造涵盖文化体验、技能培训、就业创收、儿童研学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交互体验项目。
成立“非遗工匠”志愿服务队,让非遗在社区“活起来”
汇聚剪纸、焗艺、花鸟字画、中国结等20余位非遗文化传承人,建设一支专业化、有活力的“非遗工匠”志愿服务队,打造“非遗传承团”,让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融入社区治理,开展非遗技能培训和文化体验,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并积极向周边辐射,搭建线上“非遗”交流群,分享活动安排、成果展示、非遗知识科普,扩大“非遗工匠”队伍和影响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新引擎”。
开设“社区工匠学堂”,以传统技艺赋能社区经济
延续2024年“蝙蝠侠”志愿服务队的就业服务路径,探索“非遗+就业”新模式,完善社区内生志愿服务,在现有160余名学员的基础上,重点吸纳培训低收入群体、全职妈妈、陪读老人等,从“非遗体验-技能培训-订单回收”推动输血为造血,开发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需求的非遗产品,保障居民持续增收,让越来越多“植入式”的“非遗进社区”真正变成“造血式”的“非遗在社区”。
打造“非遗廊道”,让非遗回归日常生活
在社区空间内设置非遗作品展示柜、文化展板等,让非遗的浓厚氛围弥漫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开展“非遗”上“大集”活动,让“文化+非遗+经济”融合发展
依托“微光365”幸福集市,将非遗展示售卖与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等沉浸式体验有机结合,搭建非遗商品交易场所,打造成为有底蕴、有场景、有热点的消费体验集聚区,成功地让文化秀起来、人气聚起来、消费热起来、生活美好起来。
未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将继续以社区治理为核心,创新治理模式,将“陪读”与“流动”的痛点转化为“教育赋能”与“活力多元”的亮点,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柔性治理、携手共建,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通讯员:王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