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青春·全环境立德树人】解码《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学生成长
2025/03/13 17: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7737
社区文化网3月13日讯(刘美静) 为深化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近日举办了第九期党员大讲堂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亓学梅老师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破百亿票房的文化启示”为主题,通过剖析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密码,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意义。
活动中,亓学梅老师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对比传统神话中“三头六臂”的完美哪吒形象与电影中“叛逆黑眼圈”的新哪吒角色。影片通过刻画哪吒外表的吊儿郎当与内心的孤独渴望,引发青少年群体的强烈共鸣。教师指出:“这一创新不仅是角色塑造的成功,更是传统文化‘活化’的典范。”
从AI特效到VR穿越,科技为文化插上“硬核翅膀”。进一步展示了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年轻化表达“破圈”。例如,糖画非遗传承人直播捏“哪吒”、河南卫视水下舞蹈《洛神赋》等实践,印证了“老树开新花”的文化生命力。“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魔法。”亓学梅老师通过展示敦煌VR“穿越”体验、故宫3D龙袍手游皮肤等案例,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学生们惊叹于兵马俑“开直播讲秦朝八卦”的创意,更直观感受到国家“文物复兴计划”的深远意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为何能引发中外观众共鸣?亓老师从文化基因角度解读:从大禹治水到航天精神,中国人崇尚的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集体力量,而非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中哪吒“舍小我保大我”的家国情怀,正是中国精神的核心体现。活动现场,学生代表分享了观影后的行动——用方言朗诵《少年中国说》、将古诗词改编为班歌、参与非遗手作体验等,印证文化自信的深层感染力,“文化自信的种子已然播下”。
83%的学生因电影主动接触传统文化,如何让热情不褪色?活动现场提出“非遗抖音计划”“汉服文化日”等创意,学生从穿汉服、拍糖画到成立社团保护濒危手艺,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具体行动,彰显“课堂内外皆育人”的实践价值。
党员大讲堂不仅是文化解析,更是思政教育的创新载体。活动通过解码时代热点,引导学生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中汲取成长力量,让文化自信成为照亮其精神世界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