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人形机器人频现身,烟台高新区在下一盘什么棋

2025/03/25 16:47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阅读:7518

“大家好,我是明喆首位‘智能员工’。”3月21日上午,在烟台高新区普通住宅物业整治提升工作动员会上,春晚“兄弟款”人形机器人G1作为明喆物业首位“智能员工”精彩亮相,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实,早在十天前,该款人形机器人就已经出现在创业大厦,这周又连续走进烟台高新区各学校、社区和广场等地进行展示互动。

人形机器人频频现身烟台高新区,背后有何深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到现场一探究竟。

十天来两回的“显眼包”

“大家好,我是明喆首位‘智能员工’,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希望您多批评,多指教,谢谢。”3月21日上午,在烟台高新区普通住宅物业整治提升工作动员会议上,明喆集团首位智能员工——正在做测试的宇树机器人G1来到现场,谦虚地和各位物业同仁打招呼、挥手致意,吸引台下物业工作人员拍照留影。

虽是简短展示,却着实引发了一波关注:机器人G1是深圳明喆集团引进的,被创业大厦明喆物业邀请来高新区做巡回测试,系春晚“兄弟款”机器人,该款机器人身高1.27米,体重约35公斤。

其实早在3月10日-12日,机器人G1已经来过高新区,在创业大厦二楼大厅,身披红色绶带,当了三天的“显眼包”迎宾员。那会儿,它在创业大厦一边走一边和过往的人员挥手示意,还说着一口热情洋溢的迎宾语。

短短十天后,它又来了。3月20日,该款人形机器人G1又空降到烟台高新区学校、社区、广场等区域,走进师生间、百姓间展示互动。

“它会咳嗽吗,它能替我写作业吗,它会不会发烧,它的大脑在哪里,它的后背有没有意识开关……”在学校,眼看着人形机器人从平躺状态迅速站了起来,学生们哇声一片,表现出极大好奇,争先恐后地凑上前去,摸摸机器人的脑袋,戳戳它的身体,再和它握握手、聊聊天,并发出灵魂拷问……

而在科技文化教育基地广场上,人形机器人灵活行走在步道上,姿态稳定流畅,步态、动作几乎与人类无异,吸引着正在广场上活动的市民围观。市民们和机器人握手、打招呼,还有好奇的市民一直跟在机器人两侧,找准机会和它来一个合影。

75岁的居民王国林说,期盼机器人早点走进千家万户,帮老人们做点家务、陪老人聊聊天。“这绝对比雇保姆强,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一定先买一个,支持我们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王国林说。

物业管理领域的“智能员工”

人形机器人十天来频频亮相,回回有精彩,这在省内也是独一份,烟台高新区算是第一个吃上了“螃蟹”。那么,机器人在烟台高新区到底要做什么?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岗前测试,尝试与验证智能机器人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明喆集团副总裁兼东部区域总经理王勇说,此款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常规的迎宾、引导、人机互动等工作,正开始逐步尝试进行设备机房巡检、密闭空间检查、夜间岗位值守等多频次重复性工作,不久的将来,有望投用到烟台区域项目。

原来,烟台高新区有望携手明喆集团开启人形机器人在物业领域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我们从2013年入驻创业大厦,已经服务十多年,一直倡导安全绿色服务,今年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一亮相,我们就敏锐地嗅到它可以在物业领域创造更大价值。”王勇说,这一点正好和烟台高新区不谋而合,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想法合拍后,烟台高新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给予我们应用指导,并邀请我们过来,大胆支持测试应用,并和我们频繁互动沟通。”王勇坦言,目前公司正在加快速度将物业系统的物联网应用植入到人形机器人体内,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就能实现真正上岗,成为‘智能员工’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服务,提供更智慧高效的服务品质。届时,人形机器人将主要应用于一些高风险、高人力密集型、能耗管理等领域。

对此,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经理张永国举双手欢迎:“以一个十年老项目来说,在物业费不变的情况下,各种人工和非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不如来个机器人,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何乐而不为?”

“物业公司通过引入人形机器人确实能够显著提高效益,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以及管理精细化等多个方面,未来随着技术普及与成本下降,这一趋势将加速渗透至更多物业管理场景。”王勇说。

人工智能产业的“丰产田”

众所周知,人形机器人源于杭州,作为北方城市中的区市,高新区为什么在省内率先吃上“螃蟹”?除了在物业领域引进人形机器人,高新区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还能产生更多关联吗?

“我们要聚焦烟台在“三核引领”中的新使命,发挥高新区功能作用,实现借势借力发展。”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表示,高新区作为引领支撑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必须紧扣打造全市“创新创业引领高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的发展定位,扛牢责任担当,抢抓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更多“高新”贡献。

人形机器人背后是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产业,高新区之所以“敢吃螃蟹”,除了怀有开放先行的态度,还拥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底气和信心。

在机器人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新一轮发展中,烟台高新区涌现出大批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企业和科研院校,他们正热火朝天地突破新的项目和技术,可以说,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上,烟台高新区正以坚定的步伐奋力前行。

像山东经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复合机器人,用于车间物料转运和上下料,能做到12秒上下料,即使在颠簸的路面上,仍然可以做到精准抓取物料;像烟台先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小巧而强大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别看只有0.014平方米,却拥有强大的微弱电流感知能力,无论什么设备,无论放置哪里,是否开关机,它都能轻松监测到设备的运行状态;还有烟台华顺机械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则把润滑精准油量分配这个技术活做到了极致……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2024年,烟台高新区共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96家,占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的71%,企业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目前,全区50%以上的科技企业已在日常工作中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块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发展规划、开拓市场、辅助研发、产品规划等,AI正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希望机器人走进课堂,融入教学。”“期盼机器人早点走进千家万户,帮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十天来,不同场景的测试,为人形机器人与高新区的未来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李如鹏说,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未来发展的致胜法宝,培育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的“丰产田”,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通讯员:郭健 孟庆松 王辉



责任编辑:吕言鑫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