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不再漂泊——烟台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助流浪四十余载的老人回家
2025/03/31 16: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万
社区文化网3月31日讯(刘美静) 近日,烟台高新区民政部门切实履行兜底施救责任,通过爱心接力、暖心服务、齐心救助,成功帮助一位在外漂泊四十余年的患病老人重返家庭,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三冬亦暖、春日无寒”的关怀。
一次跨越千里的接力:用拳拳爱心铺就回家之路
今年2月初,区民政部门接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通知,四川巴中救助站收留了一名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的78岁高新区户籍老人。经核查,老人原籍高新区马山街道望杆墩村,但离村40余年且无住房,其子因父亲早年未履行抚养义务,加之自身痛风严重、家庭经济困难,一度拒绝接回老人。
因高新区无单独的救助站,为尽快妥善安置老人、保障基本生活,区民政部门迅速协调区内养老机构,于2月12日将老人安置在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在此期间,推行“亲情化”服务,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24小时看护,为老人洗澡、理发,陪其聊天,并根据身体状况搭配营养餐。起初,老人存在抵触情绪,不愿交流,在悉心照料下,他逐渐开始主动配合治疗,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场多部门的联动:用众人拾柴汇聚救助之力
一位老人从发现到回归家庭需要全链条帮扶、协同。一方面,多次与老人儿子沟通联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法律、疏思想、解心结,帮老人早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3月5日,区民政部门与马山街道3名工作人员,赴威海与其子当面协商赡养问题,了解到其家庭仅靠其妻子每月3000余元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还要抚养7岁女儿上学生活,经济压力巨大。针对这一情况,承诺“我们一同寻找政策支持,竭尽全力地为你减轻家庭负担、保障赡养义务”。
另一方面,面对老人没有身份证、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的实际问题,区民政部门主动联动公安、银行、社保等部门,仅用半天时间便为老人完成视频评残、办理临时身份证、社保卡及养老保险登记等手续。“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一次就全办好了!”老人儿子感慨道。
一句负责到底的承诺:用兜底保障破解生活之困
考虑到父子二人的实际困境,区民政部门根据现行政策规定,积极为老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独生子女补贴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大限度地确保“应救尽救、政策应享尽享”,并主动联系威海市民政局,精心挑选出收费合理、条件适宜的养老机构。
3月13日,老人儿子高高兴兴地从威海赶赴高新区接父亲回家。老人顺利入住威海市文登区某养老机构,费用由政策补贴与家庭共同承担。老人儿子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既让我父亲有了安身之处,也减轻了我们的赡养负担!”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此次救助行动充分彰显了烟台高新区“民生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自己的“上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将民生小事办好办实,为特殊困难家庭撑起了“稳稳的幸福”。(通讯员:隋健)